康勇:數字經濟是中國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為新華網 “中國經濟的韌性” 撰寫專稿。專稿題為:“數字經濟是中國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

康勇:數字經濟是中國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

圖為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受訪者提供
 

全文如下:
 

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與滲透推動了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并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競爭格局。

全球市值最大上市公司所屬行業的變化體現了數字經濟的崛起。例如,2011 年之前,全球市值前十公司主要以能源和金融業企業為主。2011 年后,互聯網公司逐步占上風,目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七家為互聯網企業。同時,數字經濟企業技術更新快,商業競爭加劇。互聯網商業化后的短短 20 年間,商業模式已歷經多輪迭代,1995 年全球市值最高的 5 家互聯網公司中,如今僅有蘋果仍在榜內。

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畢馬威和阿里研究院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進行了研究,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消費者、數字產業生態、數字公共服務、數字科研 5 個維度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比較,我們發現美國、中國領先世界,排名前兩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報告也顯示,2018 年底的全球互聯網上市公司 30 強中,中國上榜企業 10 家,占比達到三分之一。在移動支付、共享出行、電子商務等領域,中國更是發展迅速。

數據是數字經濟的 “新能源”。大量的數據沉淀、豐富的數據類型、全場景溝通渠道,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根本。中國具有數量眾多、購買力不斷提高的消費者,其所帶來的海量數據成為了中國發展數字經濟的獨特優勢。同時中國互聯網使用者平均年齡較輕,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和新的消費方式,數字化生活得以較快普及。例如,在美國,電子商務用戶滲透率達到 50% 用了 14 年時間,而在中國僅用了 9 年時間。在網絡視頻、移動支付、實時通訊和移動出行等領域,中國更是只用了 5 年左右的時間就達到了 50% 的用戶滲透率,大幅快于其他國家。

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對中國實現創新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保證長期活力和韌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消費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動力,而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利于進一步推動消費增長。2019 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貢獻了 60.1% 的經濟增長,遠高于投資和出口對經濟的拉動,對穩定經濟發展、提高普通百姓的獲得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國擁有世界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根據國家統計局測算,以年收入在 10 萬元 - 50 萬元之間為標準,中國擁有 4 億人、1.4 億個家庭的中等收入群體,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

但是由于發展時間有限,中國一些行業成熟度較低,許多需求無法被傳統行業滿足。數字經濟提供了創造性的解決方案,直擊消費者痛點,從而使得相關行業得到了跨越式發展的機會。例如,以淘寶、京東等為代表的中國電商平臺正成為新零售的重要渠道,為品牌商提供了打開數字消費者金礦的鑰匙。“天貓小黑盒” 是數字化賦能企業實現敏捷響應、加快新品投放、擴大市場一個很好的案例。“天貓小黑盒” 借助前端所積累的全渠道消費者數據和小樣本調研,運用大數據分析,洞察新品機會,幫助企業優化產品、精準定位目標用戶,從而使得生產企業能更精準地設計及孵化新產品并縮短上市周期,同時更高效地通過柔性供應鏈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與此同時,通過對用戶反饋數據的分析,反哺品牌制造商后續新品的開發。

龐大的消費者群體結合數字經濟的賦能,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需求,實現長尾市場的重構,以規模化供給的手段解決定制化需求。2019 年上半年,中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同比增速 21.6%,遠高于線下零售增速。線上銷售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也由 2015 年初的 8.3% 提高到目前近 20%,成為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其次,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有利于企業,特別是傳統制造業企業,抓住數字化大趨勢的機遇,推動企業創新,提高企業經營效率。以互聯網零售的第一大品類服裝業為例,整個產業正迎來商業、運營模式乃至組織模式的重大轉型升級。許多企業通過在企業內部進行數字化改造,實現單一工廠的資源優化,以滿足個性化需求,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成為業界發展的共識和方向。如青島紅領,其以大數據為依托,建立起訂單提交、設計打樣、生產制造、物流交付一體化的互聯網平臺,依托這個平臺,全球的客戶都可以在網上參與設計、提交個性化定制的需求,實現消費者與制造商的直接交互,從而消除了中間環節導致的信息不對稱和種種代理成本,徹底顛覆了現有的商業規則和生產模式,大幅提升生產效率,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思路。而 “淘工廠” 更進一步,打破了只在一個企業內部解決定制化的桎梏,將淘寶賣家和制造企業通過平臺連接起來,從而將客戶量大、面廣的碎片化需求打包,分發給平臺上成千上萬專業化的制造企業,在一個大的生態系統中實現整個產業鏈的資源優化,實現供需雙方的精準匹配。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更賦予了制造業新的活力。智能工廠以智能化、數字化和自動化為特征,實現從傳統工廠的 “無腦” 到擁有一顆 “工業大腦” 的轉化。“工業大腦” 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與專家經驗結合,借助云計算能力對數據進行建模,形成知識的轉化,并利用知識去解決問題或是避免問題的發生,最終知識經驗又將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完成規模化的復制和應用。例如,大型化纖生產企業恒逸石化就是引入 “工業大腦” 的決策過程,通過數據采集 - 模型構建 - 模型應用 - 反饋控制 - 服務提升這一系列步驟,來實現鍋爐燃燒能耗優化,達到綠色低碳發展的行業發展目標。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爭先布局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企業內部的生產協同、企業間的產能協同、不同種類產業間的產業協同以及企業和金融行業之間的產融協同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之間的協作空間,使得制造資源在工業云平臺上實現高效配置。在此背景下,許多大型多元化集團型企業紛紛構建云中臺,通過平臺賦能,使得集團由內向外與實體企業實現互聯互通,強化多元產業之間的業務關聯,發揮出集團各產業間以智能為牽引的高度協同。中信集團打造的 “中信云” 是個典型的集團層面云中臺,用一體化平臺為各業務線子公司產業進行整合及賦能,培育由集團、子公司、上下游企業、外部服務商共創共建、共生共贏的智能產業生態圈。

此外,數字經濟也有利于普惠式發展。數字經濟 “人人參與、共建共享” 的特點,帶動了科技、金融、貿易的普惠發展。例如,在科技領域,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按需服務業務形態使得個人及各類企業可以用很低成本就輕松獲得所需要的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而不必購買昂貴的軟硬件產品和網絡設備;在金融領域,以互聯網信用為基礎的新型大數據信用評分模型,讓更多的個體享受到適合其各自風險特質的金融信貸服務;在貿易領域,各類貿易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都可以依托平臺的資源參加到全球貿易中來并從中獲利,貿易秩序也將更加公平公正。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到,要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同時,要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 “智能 +”,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這是 “智能 +” 概念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工智能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數據,數據傳輸渠道和方式的多樣化、數據獲取頻率和量級的增加,數據挖掘、分析、加工能力的提升,是提高人工智能準確性的基本保障。

中國擁有廣闊的國內市場、高素質的勞動力人群,中國經濟依然具有堅強韌性,有巨大的增長潛力等待挖掘。我們相信,以數字、智能為代表的新經濟一定可以成為中國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CPDA課程海報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